close

憶起了,我和外子第一次到泰國旅遊的經驗(其實至今也只去過泰國一次,那真是太美妙的體驗了)。不過,於此我並不打算寫下整個泰國行的感受與所見所聞,我只想先說出那一個關於「吃」的部分。

「吃」的確很重要,無論在什麼時候均是。坦白說,我真難釐清自己究竟是為了吃而進廚房,還是為了進廚房而做出吃的來,但兩著都有產出,這是很划算的事。計畫著泰國行的時候我難掩興奮地想找當地的老師學做菜,於是,到喀比(Krabi)的第一天我和外子就去上了廚藝課。

廚藝教室是在一個偏遠的山區,搭棚半露天的廚房,旁半邊還有著活蹦亂跳的放山雞和放山孩童。那天極其幸運地是只有我和外子報名了廚藝課,於是我們就彷彿是請了私廚傾囊相授般地上著廚藝老師的私人課程。

南薑(Galangal)。

從食材開始,老師一一拿出我第一次看見的辛香料介紹著,南薑(Galangal)味道雖然類似台灣的薑,但辣度更低,若要做出正統的泰國料理,南薑不可或缺,舉凡椰奶雞湯、冬陰功湯(Tom Yum Kung) 南薑的味道都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香茅(又稱:檸檬草Lemongrass)。

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

香茅(又稱:檸檬草Lemongrass) ,在葉子或莖的部分具有些微的檸檬香氣,特別適合用於肉類或海鮮料理,可增添一層獨特的香氣,使菜餚更不膩口清香芬芳。還有一個泰式料理總會出現的常客—檸檬葉(kaffir lime leaves),即便和有檸檬草別名的香茅只差一個字,但兩這在外貌和味道上則大有不同,檸檬葉帶有柑橘的香氣,有別於台灣檸檬的滋味,它是卡菲爾萊姆的葉子,味道較持久且強烈,許多南洋料理也會使用乾燥過後的檸檬葉入菜,像是知名的綠咖哩就常使用檸檬葉來提味。

其他泰國常使用的辛香料還有泰式檸檬魚上滿滿的「香菜(Coriander)」,拌炒及煮湯都會常用到的「紅辣椒(Red Serrano Chili)」、「綠辣椒(Green Serrano Chili)」及「蒜頭(Garlic)」,以及那令我允指回味的「香蘭葉(Pandanus Leaves)」包雞,替黃咖哩和薑黃炒飯染上美麗色澤的「薑黃(Turmeric)」。

除此之外,泰式料理的特殊調料,像是蝦醬(Thai Shrimp Paste)、魚露(Fish Sauce)、椰糖、椰奶、蠔油(有別於台灣常用的蠔油以鹹味為主,泰國的蠔油的味道偏甜而鮮),可直接用於沙拉或沾炸物的甜雞醬(Sweet ChiliSauce )等都是泰國菜的靈魂之處。

這支影片介紹了一些基本的香料運用及料理,我覺得滿詳細的,愛料理的朋友可以嚐鮮在家裡做做看。

絞盡腦汁地想寫下我仍記得的事,但年紀輕輕就仍得靠照片、文字及網路資料才能讓我又記起當時的事。時至今日我依然感嘆自己的英文不夠好,否則當下我應該能聽懂更多老師說的話。

人生第一次在廚藝教室裡比手畫腳、嗅聞著食材與切菜的時光深入了我靈魂的一處,甚至如今仍可想見此生頭一回學炸香蕉而燙傷的手腕很是值得(但請愛惜自己,不要如此病態XD),因為我是愛做菜的人,總覺得那樣的時刻神聖而混亂。我愛那樣的探索、專注與寧靜,也愛把自己拋進一個全然未知情況下的學習興奮、懵懂與躁動。

扶著搗臼用身體的力氣去磨碎那些辛香料的感受還好似被我身體記住,難得有了不是從超市直接買回泰式料理醬包煮泰國菜的體驗。每一道菜都費工夫和時間,但琢磨出來的料理就像一字一句推敲出來的文章一樣令人感動,做菜何常不也是一種創作,對於美的、對於感動的、對於想記得的,只是前者用的是味道,後者則是用的是語言和文字。

我跟著廚藝老師學習,煮出來的泰式冬陰功湯。

老公做的椰奶雞湯。

嚐到自己從辛香料開始切、搗,做出來的綠咖哩,覺得好好吃,大概有種感動的成分吧。

泰式炒河粉(Pad Thai)。這也是泰國常見的小吃,味道很棒,各家口味還會略有不同,我們這道也有屬於自己的滋味。

頭一回體驗泰國廚藝教室便讓我愛上了能夠餵養自己的感覺,每每當我嚐著泰式料理的時候便會再次記起這些。唯獨讓我覺得比較可惜的是那一次的廚藝課程並沒有包括市場導覽,若有當地人帶著逛市集,肯定仍夠認識更多食材。

如下分享一些我在泰國傳統市場看到的景象:

不知名的食物。若有人知道拜託請告訴我,因為至今對我來說仍是個謎XD。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泰國廚藝教室 泰國旅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
    Lily

    Lily Chen 陳綿綿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